前几日,朋友携妻带女来重庆游玩,我抽时间陪同了三四天,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——畸形的两代关系,让我忧心。送走朋友,才使我有时间写下内心的感触。
朋友来渝,正值暑期,热浪滚滚,公交去磁器口游玩,车上有了空位,父母疼爱女儿,先让女儿坐下,女儿已经成年,约莫十七八岁,竟然不知让给父母。还有一个晚上,从解放碑公交返回沙坪坝,女儿首先得到座位,我观察了整整一路,女儿始终没有提出把座位让给爸爸。
女儿无论吃什么,即使很贵,爸爸也会毫不犹豫地买,而爸爸对自己,总是很节省。
这样的女儿,难道,等父母年龄大了,行动不便了,她还会疼爱父母、孝顺父母吗?!我非常地怀疑!!
还有两件事,都是发生在交通工具上的故事。一是七月份的某日,当火车行至湖北境内时,硬卧车厢里,传来了啪啪两声响,旁边的乘客都把目光转过去,惊异万分。原来是一个的男孩,有五六岁的光景,朝奶奶脸上打了两巴掌,然后,孩子哈哈地笑了,还抄着四川口音责备奶奶。如若不信,有照片为证。
另一件事是发生在云南的三江县,我登上开往桂林的长途汽车,有一孩子躺在通道里又哭又闹不肯起来,旁边的父母一直在劝,孩子站起,打爸爸的脸,爸爸用手挡住,孩子又躺下来哭闹,可能是父母怕孩子的哭闹影响乘客,忍让着,孩子终于打到了爸爸的脸,响声我听分明到了,我旁边的乘客说,如果是我儿子,这王八羔子,我早就把踹他下车了。孩子得逞后,躺在车上停止了哭闹。正好,我带着相机,盲拍了几个镜头。不信吗?发给你看。
“孝”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,上面为一个“老”字,下面一个“子”字,形象地说明了老少两代人的关系,父慈子孝同时体现在一个字中。 而二十四孝的故事很少再有人讲起,比如“卧冰求鲤,笃孝纯至”。
评论